• 欢迎访问苏州工业园区三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  • 咨询电话: 0512-65624762  13962119740  13375176839

专业从事空气净化检测仪器,净化设备

提供无尘净化环境系统整套解决方案

咨询电话:139-6211-9740

联系电话:133-7517-6839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行业规范 >

新闻中心

NEWS

联系我们



行业规范

洁净间六大关键方面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法规

作者:三兴净化 来源: 日期:2025/4/24 16:19:19 人气:23

在生物制药、医疗器械、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,洁净间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环节。其设计与运营需严格遵守国内外法规和行业标准。本文从洁净级别、确认流程、人流物流管理、气锁设计、压差控制及气流组织六大关键方面,解析基本要求与法规依据。

一、洁净级别划分与标准

洁净间根据操作风险分为ABCD四个等级,主要依据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GMP)和ISO标准:

A级:高风险操作区(如无菌灌装区),需通过单向流系统(如隔离器)维持环境,风速要求0.36-0.54m/s,且需验证气流模式。

B级:A级的背景洁净区,需持续监测压差,静态悬浮粒子标准为ISO 5级。

C/D级:用于非关键步骤或终端灭菌产品生产,动态粒子标准分别为ISO 8级和ISO 8级(静态)。

法规依据:欧盟GMP附录1ISO 14644-1,明确各等级粒子与微生物限值

二、洁净级别确认与再验证

洁净间的确认需涵盖静态(无人员)和动态(模拟生产)两种状态,并定期再验证

1.测试内容:悬浮粒子、微生物浓度、过滤器完整性、压差、风量及A级区风速测试。

2.周期要求:A/B级每6个月,C/D级每12个月;设备变更后需重新验证。

3.自净时间:需在20分钟内恢复洁净度,动态监测结合烟雾测试验证气流有效性。

三、人流与物流管理

洁净间的污染风险主要来自人员和物料流动,需遵循以下原则:

1.单向流动:物料通过双扉灭菌器或气锁传递,减少交叉污染。

2.人员规范:进入前需更衣、消毒,禁止携带手机、化妆品等物品,穿戴全套洁净服(包括口罩、手套等)。

3.风险评估:对物料转移活动进行污染评估,必要时采取消毒或隔离措施。

法规依据:FDA 2004指导原则强调减少人流交叉,欧盟GMP要求物料传递验证。

四、气锁设计与门禁控制

气锁是隔离不同洁净级别的关键设施,设计要求包括:

1.分类管理:人员与物料气锁分开,A/B级区采用互锁系统,防止两道门同时开启。

2.洁净度匹配:气锁末端静态洁净度需与目标区域一致,物料进入前需清洁消毒。

3.报警系统:C/D级区配备视觉或听觉报警,确保隔离有效性。

五、压差控制与监测

压差是防止污染扩散的核心手段:

1.基础要求:相邻洁净区压差≥10Pa,与非洁净区之间≥12.5Pa

2.连续监测:关键压差点安装实时监测设备,异常时触发报警并记录。

3.动态调整:压差设置需结合气流模式验证,确保单向流动。

六、气流组织与换气管理

气流设计直接影响洁净度维持效果:

1.单向流控制:A级区采用垂直/水平单向流,平均风速0.45m/s±20%,定期烟雾测试验证。

2.换气次数:B级区≥30/小时,C级区≥20/小时,动态监测确保自净能力。

3.出风口布局:进风口位于天花板,回风口靠近地面,减少地面污染物上扬。

合规运营的关键提示

施工验收:洁净室需按JGJ71-90GB50591-2010规范施工,材料需耐火且不产尘。

日常监测:悬浮粒子与微生物采样需避开产尘操作,A级区动态监测频率需覆盖高风险时段。

人员培训:严格执行更衣程序,定期演练污染应急预案。

洁净间的合规管理是产品质量的基石,需从设计、验证到日常运营全链条把控。企业可结合第三方检测服务(如苏州三兴净化)优化环境监测方案,确保符合欧盟GMPFDAISO等多重标准。
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洁净技术干货!

下一个:没有资料